中国抗战期间有正规特种部队 接受伞降等训练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期:2016-05-22

   这次随同他空降牡丹江的部下,有些曾多次执行类似任务,也有的此前尚未完成空降训练,仅仅在伞塔跳过伞,甚至有人连飞机也没有见过,不免紧张。李明顺巧妙地对他们进行了分组,三至四人一组,新老搭配,命令下降后不集合,按照各自目标分头行动。

   姜德少尉,便是牡丹江空降组的成员之一。被授予苏联少尉军衔的抗联教导旅伞兵军官姜德此后参加了多次战争,并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中校军衔,长期担任伞兵教官。这个小组成员包括总指挥官李明顺,加上姜德、赵魁武和孙吉友等三名官兵,姜德是无线电报务员。根据采访和李明顺家人提供的信息,他们是从苏联远东境内的法拉机场(中国人称为“蛤蟆塘机场”)登机的,空降目标为牡丹江至海林之间。据资料记载,在飞机上有苏联远东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人员指挥空降的进行,因为没有自己的航空兵,抗联教导旅每一次空降都是中苏联合的行动——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点让抗联教导旅少校政治教官刘亚楼(当时化名王松)上将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但肯定因为这一点,使姜德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伞兵部队的创始人之一,在汶川冒死突入震区的中国伞兵们,可说正是他的晚辈。姜德事后回忆自己接受伞降训练的时间并不长,突如其来的空降命令让他有点儿紧张,但是——“跳也就跳了。”

   行动在深夜开始,他们每人都配备了一大包装备。包括枪支、三百发子弹和三套服装——抗联教导旅军服(与苏军通用)、日军服装和便装。由于最近抗联部队连连空投入境,日军加强了防范,所以空投的运输机还没有进入预定地点,已经遭到地面日军密集火力的阻击。在枪炮组成的火网面前,李明顺等人毅然实施了强行空降。

   所谓强行空降,又名“高跳低开”,是伞兵在面对地面火力时,为避免成为活靶而延迟开伞的技术,危险性极大。汶川地震时我某集团军为侦察映秀镇灾情便实施过这种方式的跳伞。

   姜德因为是第一次跳伞,未敢实施这样的危险动作,他开伞的位置较高,隐约可以看到下方有两个小白团,便是李明顺和赵魁武。幸运的是日军的子弹没有打中姜德,他和李明顺都成功地落到了地面,但他们的战友孙吉友却因开伞太晚不幸遇难。

   伞兵的特点是作战地域宽广,所以往往一个部队的空降兵落地后距离遥远。但这次空降中,因为跳伞高度比较低,姜德等人却距离不太远。一个几率极低的巧合出现了——李明顺降落的地方,与姜德落地的地方所距就在视线范围之内!姜德身背三十斤重的电台,可能也增加了他降落的速度,使他“追”上了战友。

   在姜德等人落地的时候,日军已经冲出树林,正在朝着他们射击!

   眼看就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

  李明顺 打出中国伞兵教程中的经典一枪

   牡丹江的空降之危险,主要因为当时日军已成惊弓之鸟,大量开拓团成员被征召进入军队,准备迎战盟军的大反攻,一时,在东北的日军数量再次恢复到“百万关东军”,所以,姜德少尉一行正落入重围之中。

   跳伞的时候,空中正飞舞着日军高射炮红色的弹道,完成落地的姜德正落在一个池塘之中,所幸水并不深,只到膝盖。

   此时,池塘对面的白桦林中,一名日本士兵正冲出树林,立姿举起步枪,正要朝不远处的李明顺团长射击。姜德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场面——天色尚未完全放亮,刚刚落地的李明顺,背后还拖着来不及甩掉的大伞,手中的枪已经喷吐出一条蛇形的火焰!

   空降的时候,李明顺等每人都携带了两支枪,一支冲锋枪和一支手枪,背电台的姜德只携带一支枪,根据记载,这是一支手枪。

   根据战斗的描述,李明顺使用的似乎是一支波波莎冲锋枪。他应该是和那名日军同时打响了。估计李明顺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射击的动作,成为后来中国伞兵教程中的教范。据说,这不是苏联伞兵的做法,也没有世界任何一国伞兵这样做过,而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射击动作。

   李明顺的射击姿态是身体低伏,冲锋枪放在腰间便已经开火。这种“腰枪”射击完全无法瞄准,要靠弹着点修正射击姿态。而且,还用手按住波波莎冲锋枪发烫的枪口,避免它射击中出现跳动影响精度。

   曾有一位人民解放军大校军官,在笔者等人重现这一幕时立即被吸引住,问道:“是谁这么打枪的?!”接着补充了一句,“这个枪,非百战老兵打不出来啊!”

   他说对了,能够活着打到1945年的抗联战士,每一个都是百战老兵。

   于是,那个日本兵当即倒在百战老兵李明顺的枪下。李明顺和姜德、赵魁武切断伞绳,干脆利落地冲出了重围。

   他们到达牡丹江的第二天,前苏联红军发起攻击,日军溃兵开始出现,在仅凭三人消灭一股日军溃兵后,14日李明顺等人终于到达了此行目标——牡丹江市以南的海浪大桥。此时,盟军已经攻入牡丹江,大量日军朝这里涌来。在占领大桥风险太大的情况下,李明顺通过姜德呼唤苏军火力支援。很快,炸弹从天而降,将这座大桥拦腰斩断。这样一来,无论吉林敌军向牡丹江增援,还是牡丹江敌军南逃吉林,道路都被切断。绝望中日军惊慌失措,和滞留在牡丹江的侨民纷纷沿水路逃向林口、方正方向。

   王立臣、吴长顺等小分队,也同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牡丹江的日占时期,结束了。

   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尽管东北的日军一直抵抗到9月上旬,但大势已去,这些顽固的武士道徒,不是提前找天照大神报到,便是黯然放下了军刀。

   牡丹江的伞兵突袭作战,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一系列作战中的一环。在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中国军人们,包括王立臣、李明顺、姜德等,都完成了对故国的凯旋,返回故土。这支部队历经坎坷,最后只有几百名战士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所以在很多资料中不曾记载他们的功绩。尽管他们的人数不多,却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夺回东北的战斗,是我们中国人最先打响。

   2015年的红场,当不朽军团走过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些英勇的中国人并没有被忘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中,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记忆里。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