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刘秀建立东汉的女性并非阴丽华:功臣宿将只认她

来源:澎湃新闻网 日期:2016-09-09

更始元年(23年)九月,刘秀在与阴丽华新婚仅三个月后,即受刘玄所遣去洛阳修缮宫殿,刘秀只得将阴丽华送回新野。不久,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去镇慰河北州郡。阴丽华回到新野后,又随阴识去了淯阳邓奉处。直到刘秀登基称帝,定都洛阳,才被接回。因乱世消息闭塞,阴丽华与刘秀是没有联系的,也不知道刘秀取了郭圣通(剧中为过珊彤)。甚至不知其死活,做好了离丧的准备。阴家也没有剧中所言那么大的势力,在河北布满了“影士”。

可以说,在刘秀创业的过程中,阴丽华起的作用并不大,影响也小于郭圣通(剧中为过珊彤)。

刘玄与阴丽华有何关系?

在剧中,刘玄是长安“太学生之首”,是阴丽华生母的徒弟。从小与阴丽华相识,与阴丽华是故交,后来对丽华有爱慕的倾向,只是不那么强烈。阴丽华在被王莽军队追杀时,还被刘玄搭救。在刘秀征战河北之时,刘玄将丽华软禁于长安,以此牵制刘秀。

事实上,这些剧情全属虚构。刘玄没有在长安太学求学的经历,更非阴丽华生母的徒弟,与丽华也没有丝毫关系。刘秀征战河北之时,刘玄在长安,丽华在淯阳,也无任何交集。刘玄是南阳刘氏族人。地皇三年(22年),发生大病疫,绿林军各部分散引去。王匡、王凤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王匡进攻随州失败,陈牧又聚众千余人,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刘玄前往投奔陈牧,担任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后来绿林军重新崛起,声势壮大,各将领就共同商议立刘玄为天子。一来需要汉室的招牌,二来刘玄毫无势力,容易控制。

“过珊彤”与“过家”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

在剧中,刘秀娶“过珊彤”后,对其非常冷淡,引发“过珊彤”对阴丽华的憎恨。“过珊彤”与“过家”的形象可谓恶贯满盈。一次次刁难、谋害丽华与阴家、丽华所生皇子,甚至是刘秀本人。从刁难到陷害,再到谋杀,无所不用其极。阴丽华的母亲、两位弟弟、幼子,以及琥珀皆死于“过家”之手。最终,刘秀忍无可忍,“过家”自然是以凄凉的结局收尾。

实际上,以上剧情大多也是篡改、虚构的。

刘秀娶郭圣通的原由,剧中讲的很明白,即: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扬共同对抗王朗政权。与史实也基本一致。剧中更加深化了刘秀的不情愿,以显示刘秀对阴丽华的一往情深。刘秀娶郭圣通后,对其是比较宠爱的,而非剧中的异常冷淡。郭圣通舅舅真定王刘杨在刘秀平定河北中起得作用也相当大,而非剧中的轻描淡写。历史上,真定王刘杨选择刘秀后在河北产生的连环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刘秀称帝初期,郭圣通与阴丽华在刘秀心中的地位,应该是“半斤八两”的,刘秀并无明显的偏爱。郭圣通与阴丽华的关系也很好。阴丽华母亲、幼弟死于盗贼之手,与郭家没有关系。幼子刘衡早夭,也没有证据表明是郭家所为,郭家也无此必要。阴兴之死当然也不是郭况(剧中为过康)的毒药所致。

历史上,郭家真实的形象是非常正派的。郭圣通是一个贤后,她和刘秀、阴丽华的关系都很好。郭圣通的母亲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而非剧中的“恶毒妇人”。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剧中为过康)也是相当不错的。《后汉书》说:“帝善况小心谨慎,年始十六,拜黄门侍郎。二年,贵人立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封况绵蛮侯。以后弟贵重,宾客辐凑。况恭谦下士,颇得声誉。”这与剧中的“过康”完全两个形象。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剧中的主角只有郭圣通与郭况采用了化名,这实在是因为二人在剧中的化身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相差太大,为了表示对郭圣通以及郭家的尊重,故采用化名。

郭圣通被立后、废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剧中,“过珊彤”被立为皇后,主要是由于河北众将的强大压力,更因为刘秀四面作战,江山不稳,不得不屈服于“河北集团”的压力。在此,刘秀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愿与无奈,让人同情。

事实上,以上因素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只是没那么明显与强烈。刘秀之所以选择了郭圣通而非阴丽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东汉建国中,阴丽华起的作用很小,远远低于作为连接真定王室与刘秀之间桥梁的郭圣通。在出身上,阴丽华虽出身豪族,但无法比拟刘氏王族。且郭圣通已有子,与刘秀在河北还有“患难之情”(阴丽华一直呆在南阳)。

第二,虽然刘秀认为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有立她为后的倾向,但刘秀对郭圣通并不排斥,单就感情而言,此时二人在刘秀心中的地位基本持平。

第三,朝臣倾向于立郭圣通。郭圣通在东汉建国中,起到一定作用,且一直伴驾左右。东汉初年的功臣宿将,除了少数人是刘秀去河北之前追随的,大多是刘秀在河北征战期间追随的,只知郭圣通,而不清楚有阴丽华。且郭圣通有子,这是保障王朝传承的根本。因刘秀常年征战,朝臣更加需要继承人。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