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火力差距,数十万年轻的中国守军官兵在防御阵地上死战不退,使得装备占压倒性优势的日军进攻没有任何进展,各个部队伤亡不断攀升。
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参谋井本熊男的《日中事变作战日志》写道:“在上海的阵地攻击期间,这两个师团的步兵,一开始出征的士兵几乎全部伤亡,大都是由补充人员补充的。这是日露战争(日俄战争)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巨大损失。笔者的同届生,作为中队长参战的八人全部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日军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炮击中国守军阵地
除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外,日军也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物资。第3师团和第101师团换防后,一共消耗了一场会战份的弹药量(一场会战需要15个基数炮弹,一门75毫米野战炮一个会战份为15个基数炮弹,1个基数为100枚炮弹)。
由于弹药消耗过大,松井石根下令各个部队严格管控火炮使用炮弹数量,规定每门火炮每天的弹药量为0.2个基数,并要求国内应该在为上海派遣军增加一场会战份的弹药量。
松井石根之所以要求炮兵每天只能消耗0.2个基数的炮弹,是因为他打算改变战术,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总攻中国军队防线南部,打算将中国军队防线从中间劈成两半。为此,日军需要整整5个基数的炮弹,进行这场总攻战,以此击溃中国军队进而占领上海。
日军筹备总攻所需要的炮弹、物资的时候,中国军队方面也在集中兵力对日军发起反攻,打算扭转这场会战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