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资料图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6年8月10日第06版,作者:汪勇,原题:不怕远征是因为信仰坚定
“红军怕要在这里变成‘石达开第二’了!”1935年5月,不少爱国进步人士担心长征中的红军命断泸定桥。
担心是有道理的。桥面是13根碗一样粗的铁链,桥下是滔滔急流,平时通过都难,更别说桥头还有重兵把守了。难怪国民党守将刘文辉提前给上级发报:“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消灭共军,在此一举!”只是,这份电报没过几天就成了红军的缴获。
踩着困难创奇迹,这样的故事在长征中还有很多。是什么让被国民党认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红军,将这段千难万险的艰辛路途,化作了地球上最绚烂的红飘带,创造了“20世纪人类的壮丽史诗”?
是“我取红透底”的信仰!
这信仰,让当时的红军尽管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仍深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仍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也因为这信仰,让“红军不怕远征难”。“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或许是后来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蒋介石在反思时说,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军队是“六无”之军,而“六无”之首,就是“无主义”。张学良后来也道出了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真因,“因为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
写下“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的李大钊,为信仰不怕死,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信仰不怕刑,用铮铮铁骨激励后人;视反动派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的殷夫,为信仰不怕骂,为信仰与兄弟割袍;“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爱国青年,为信仰不怕苦……90多年来,我们党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印证着歌德的那句名言——“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信仰是精神的守望,是灵魂深处的追求。有信仰,精神才不会缺钙,灵魂才不会锈蚀。没有信仰的烛照,没有价值的坚守,一个人就会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在追求目标中畏首畏尾。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无处不在,只有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拿出“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自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才能闯过新的“娄山关”“腊子口”。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500多年前,明代诗人徐祯卿在夜雨江汉的旅途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当年的红军用信仰给出了答案。“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长征上,无论前路是否平坦,无论条件是否优越,只要拿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心,秉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不畏苦,不惧难,就一定会留下与当年“用一双双草鞋踩出的脚印”一样辉煌的足迹!(作者单位:69245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