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V型反转 经济安全气囊功不可没

来源: 搜狐新闻 日期:2010-12-23



此外,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实行刺激经济政策,以及由于美元贬值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2010年1—10月俄产乌拉尔牌原油均价76.4美元,而上年同期为58.3美元。在良好外部市场条件下,促进了俄罗斯原油开采和出口(今年开采量可望达到5亿吨),大幅增加出口收入。

“金融—能源”

模式助推中俄经贸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中俄经贸合作经历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谷后,现正逐步恢复正常,预计今年年底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请您分析一下,未来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方向。

李福川:未来,中俄经贸合作规模扩大是必然的。随着中俄全面能源合作的展开,在原油、天然气、煤炭、核电、电力等方面,两国投资和贸易的规模都会全面扩大。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还将是能源、资源行业。这是两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因为目前俄罗斯的主要优势就是能源、资源,中国的优势则是市场和资金。两国优势相结合,对中俄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形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即“金融—能源”合作模式。现在这个模式还在推广和放大当中。“金融—能源”合作模式是指2008年10月中俄两国共同达成的中方提供250亿美元贷款,而俄方以管道出口原油偿付的合作协议内容。这一模式最有效地结合了两国经济、政治和地缘优势,为两国新的经济合作发挥着助推作用。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期间签署的包括煤炭合作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合作文件中,就应用了这一模式。预计这一模式也将有助于两国能源公司在2011年就向中国出口管道天然气的合作项目达成全面协议。

同时,“金融—能源”合作模式所体现的互信、互补和互利精神,可在其他领域发扬光大。这些领域可以是投资、金融、科技和地方合作。在广义的“金融—能源” 合作模式中实现金融资本资源化和资源资本金融化,最大限度发挥中俄经济互补优势,两国经济合作将会是全面和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中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资源行业,并且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间。为深入中俄经贸合作,您认为应如何推动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李福川: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平台,把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信用转变为商业信用。

俄罗斯市场是离中国最近的市场,可仍是很陌生的市场,如果没有国有商业银行为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对俄贸易和投资提供商业担保,两国企业之间要建立足够的商业信用,这个过程会很长。有必要建立一种信用转换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中俄将实行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您认为这将对中俄经贸合作起到什么作用?

李福川:中俄货币合作表明两国经贸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可以避免未来美元结算给双方贸易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此外,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积极的和重要的尝试。

中俄实现完全本币结算路还很长,近期对两国贸易及对国际贸易结算体系影响有限。中俄贸易规模还不够大,即使全部用本币结算也不过相当于500多亿美元。此外中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还不能完全可兑换,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制约作用是很明显的。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既需要积累经验,也需要防范对人民币本身的风险。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