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来源:科罗廖夫 日期:2015-11-22

原标题: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海军出售先进舰艇技术

作者:科罗廖夫

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06期】

长期以来,一提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武器贸易,人们总会想起著名的苏-27战斗机、基洛级潜艇,现代级导弹驱逐舰,C-300/400地空导弹,以及苏-35战斗机。大家发现中俄之间的军贸,基本上是俄罗斯向中国的单向武器和技术输出,几乎未听说过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过任何武器装备。现在,这种状况正在被打破。由于近十几年来,中国军事技术高速发展,不再需要与俄罗斯进行更为紧密的军事技术合作。由于俄罗斯在海军水面舰、两栖作战、无人机等领域被中国迅速超越,在西方的制裁环境下,从中国进口部分军事技术,成为可能。

2015年4月,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合同,俄罗斯海军向中国采购5套用于远洋综合补给舰的海上补给系统,该海上补给系统系统由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合同共包含5套补给系统,将安装于俄罗斯正在建造的“帕申院士”级(Academician Pashin)14000吨级中型综合补给舰。

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俄海军的新一代23130型“帕申院士”级综合补给舰的首舰于2014年开始建造,级别名称是为了几年前逝世的俄罗斯著名科学院院士帕申。该舰由涅夫斯基船厂承建,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新建的第一艘补给舰。“帕申院士”级补给舰可同时向两艘舰进行干、湿货补给,同时配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供直升机垂直运输干货补给。该舰长130米,宽21米,吃水7米时,排水量为14000吨,最大航速16节,自持力60天,舰员24名。该舰载重量9000吨,可携带3000吨燃油、2500吨柴油、500吨航油、150吨润滑油、1000吨淡水以及100吨食品和其他备件。“帕申大学士”级补给舰的建造服役将有效加强俄海军海上补给力量,替代日益老化的旧型补给舰队。俄海军计划建造五艘该级舰,将安装中国制造的先进综合补给系统。

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海上补给系统包括液货补给和干货补给两种,作为补给船舶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在海上航行或远海作业的船舶传送诸如水、燃油和食物等供应品,以保证船舶的正常营运。

由于需要具有高海况情况下稳定工作的要求,舰用补给系统的研制成本高、难度大。这次出口俄罗斯的海上补给系统,就同时配备自动张紧系统,用于补偿海上横向补给时舰船之间因海浪和航行引起的距离变化,并能满足防爆、防静电、防低温、防潮湿等特殊要求,技术设计、加工制造难度系数属国内最高。

该合同的成功签订,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海上综合补给技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市场份额。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出口全套海上综合补给技术的国家。目前海上综合补给系统关键技术被美国、中国、欧洲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其他能够建造补给舰的国家,大多数产品比较单一,以油水补给舰为主,建造综合补给舰的技术需要进口。

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俄罗斯属于综合补给技术较弱的国家,前苏联曾在七八十年代建造了数量庞大的补给舰。除了上百艘小型油轮和远洋拖轮,还先后建造6艘“鲍里斯奇利金”级油水补给船和4艘“杜布纳河”级舰队补给舰。这10艘补给舰都不是综合补给舰,用途比较单一,其中“鲍里斯.奇利金”级为大型油水补给舰,排水量24000吨,由民用的“伟大的十月革命”级油轮改装而来,并非专用补给舰,只能补给油料和淡水,无法完成干活和武器弹药的补给。“杜布纳河”级补给舰属于舰队补给舰,舰体为专门设计,排水量1100吨,航速较高,可伴随舰队高速机动,但也只能进行油水补给,弹药等干货补给能力不足。俄罗斯海军还在大量应用古老的靠船帮干货补给。而美国中国等先进海军早已淘汰这种危险的补给方式,转而使用横向自张紧悬索补给系统进行干货和弹药补给。

打破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舰艇技术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