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飞艇惊现三大悬疑点,中国把美国狠狠甩后面

来源:占豪 日期:2023-02-13

中国无人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境内。根据后来媒体的披露,中国无人飞艇从中国西北地区起飞,因自身“控制力”有限,被“西风带”大气环流带动,经韩国、日本、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最终在1月28日抵达美国本土,并在2月1日出现在了美国军事重地蒙大拿州上空。

这一事件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最初当无人飞艇处在三万多米高空时,美国无能为力,甚至总统拜登都只能“无奈”地表示,无人飞艇不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美国不准备击落;

然而,中美领导人通话的第二天,无人飞艇就“令人意外”地从3万多米高空降到了1.8万米高空,美国大概担心飞艇再升上去,于是把握住机会,立刻派F22击落了中国无人飞艇,并表示不准备把飞艇残骸归还中国。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关于无人飞艇,有三大“悬疑点”非常值得讨论。这三个“悬疑点”,应该也是帮助美国做了重大发现,且都涉及非常高深的技术。事实也证明,美国在这三个方面的技术看起来都被中国超越了。

第一个“悬疑点”:中国无人飞艇技术已世界领先

之前有人用普通的橡胶气象探空气球来对这次中国做气象试验的无人飞艇进行技术解释,这个显然是错误的。我们把这次飘到美国的无人飞艇之所以称作“流浪气球”,一则是因为它的确是球状,二则是因为最近正在上映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但事实上,它的确是无人飞艇,不是普通的橡胶探空气球。普通的橡胶做的气象探空气球成本很低,放出去就不回收了,大部分会在完成任务后高空爆炸,这个做气象试验的无人飞艇如果不被美国击落,那肯定是会回收的。那么,无人飞艇和探空气球有什么区别呢?

直白说,有驱动控制就叫无人飞艇,没有驱动控制就叫探空气球。这次的无人飞艇,不但飞行高度达到了三四万米甚至到四万多米的高空,还载有太阳能电池板给它提供电能,还能做到在空中悬停,并有自我驱动能力。

所以,这肯定不是普通的气象探空气球,而是一个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无人飞艇。只不过,它是球状的无人飞艇而已。无人飞艇要飞到1万米到5.5万米的平流层难度非常高。

因为,平流层的空气密度非常小,气压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空气密度仅为地面的十四分之一。哪怕氢气是空气密度的十四分之一,当飞升至20千米高空,考虑到飞艇材质的自重和相关载荷,这个飞艇也需要做到和一个棒球场或者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因此,飞艇要飞到3万到5万米的高空,它不但需要非常轻又非常有韧性且能够满足平流层高辐射、昼夜极大温差、臭氧高等极端条件的材料,还得有持续的能源以及驱动器帮助其在平流层保持稳定和飞行,另外还得解决定位和通讯控制问题。过去,我们技术不行,这些问题都不好解决。

现在可以了,高分子材料我们的能力上来了,能源我们都看到了“流浪气球”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另外超轻的电池过去也难,现在电池也小型化了,这种无人飞艇完全可以用再生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合成混合能源系统储存能量以备夜里给飞艇提供能源。

那么,无人飞艇的动力靠什么装置来驱动呢?科学家们有办法,有一种技术叫大气离子静态推进技术,它是依靠等离子束和等离子波对飞行器进行驱动,这其实是之前被用于卫星变轨的技术。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中国的卫星能将废弃卫星拖离轨道,靠的就是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然后利用大气离子静态推进技术提供的动能,从而将废弃卫星拖离轨道。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技术应该也用在了平流层无人飞艇之上,否则我们根本无法做到无人飞艇在平流层的驱动、悬停、降落这些动作。

至于定位和通讯控制,我们的北斗定位系统现在比美国的GPS更精确,我们的北斗卫星本身就有一定的通讯能力,再加上我们布满全球的通信卫星,做到对无人飞艇的控制并非难事。

事实上,美国早在9·11之后就制定了“HAA”计划,该计划由前国务卿黑格将军提出,该计划设想利用10艘长达250米的飞艇组成编队,分别携带近两吨的巨型望远镜、合成孔径雷达等情报搜集系统,从而对飞向美国的弹道导弹和其它空中威胁进行早发现、早击落。美国也还有类似其它的飞艇计划,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