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岛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中)和斯大林(左)
美国不开高价苏联也会参战
在远东扩张势力范围,无疑是苏联和斯大林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罗斯福邀请俄国人所进行的战役,不仅将使苏联夺取“满洲”、朝鲜北部、库页岛等地,甚至可以进而确立其在整个远东的优势。因此即使罗斯福不开那么高价钱,俄国人也会选择参战。但前提是日军实力衰弱已极,俄国人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
对罗斯福满足俄国人一切要求的态度,史家议论颇多。有人批评他过度沉醉于四大国统治世界的幻想;也有人指出他对斯大林和苏联有特别的亲近感。今天,罗斯福身边潜伏着苏联间谍的事实已早不是秘密,这无疑可以让俄国人在谈判中占尽优势。丘吉尔的主治医师甚至认为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已经有些痴呆了。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美国整个高层都认为,比起俄国人开的条件(反正也不需要美国直接付出代价),加速日本的失败、减少美国的损失,更为重要。考虑到这些军事因素,即使那些政治态度保守、并不怎么喜欢罗斯福和俄国的美国将军,如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支持这一政策。
虽然有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但对斯大林来说,向日本开战的政治道义问题,可以用事后的大肆宣传,如渲染日俄战争的一箭之仇来掩饰。但苏德战争期间,日本处于中立状态却也是事实。日本对苏德战争的态度很特殊。事实上,1941年日本和美国关系恶化的一个决定性背景,就是日本曾相信苏联和德国将取代美英而主宰世界。可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令这一构想彻底破产。这可以说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最大最决定性的战略误判。
尽管德国军队一度占尽优势,但日本人对希特勒的胜利前景总体而言持怀疑态度。这一怀疑态度随着德军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失败而逐渐加深。而德国的态度,也从“不需要日本分享战胜俄国的荣誉”,改为迫切需要日本配合进攻苏联。日本和纳粹德国这两个盟友,彼此很少透露各自的真实战略意图。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没有告诉日本;日本攻击珍珠港也没告诉德国人。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败后局面不利的德国,终于打破常规,明确告知日本,德军将发动夏季攻势(也就是后来的库尔斯克战役)以打击苏联。但日本极为冷淡,回应说德军与其冒险进攻,不如在东线保持均势,多花点力量去对付美英。日本真正希望的是苏联与德国趁早媾和。据说就是在这个时期,斯大林曾向希特勒发出和平试探,但希特勒在曼施坦因等将领的蛊惑下,还是发动了代号为“堡垒”的库尔斯克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