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万
摘要:苏联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苏联制造的武器也因此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中广泛装备,对于苏式武器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那么苏联制造的武器到底是好用还是不好用?
【头条号首发】
苏联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苏联制造的武器也因此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中广泛装备,对于苏式武器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那么苏联制造的武器到底是好用还是不好用?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苏联武器到底好不好用,得看跟谁比,也得看谁在用。二战以后迅速形成的冷战格局,就是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争锋,美国原本已经非常发达,二战中更是像开了外挂一样,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是各主要参战国家中,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所以可以说国家的而根本没有受到大的破坏。相比之下,苏联国土的精华部分被德国来回打了一遍,人口损失高达三千万,国家实力损失非常大。但得益于战争红利,苏联迅速治愈了战争创伤,并建立起一个在几十年里,一直可以与美系武器体系全面抗衡的苏式武器体系,尽管有很多不足,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能做到这个程度,本身已经是个奇迹。
苏式武器体系并不因为是个唯二的体系,才得以与美式武器相并列的,而是它确实可以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用来与美式武器体系全面抗衡的一个武器体系。19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1980年代初,冷战期间,可是苏联在全球范围处于战略攻势,美国反而处在守势,面对苏联令人生畏的核武库和装甲洪流,美国和西欧不得不经常进行各种演习,来演练如何防御苏联的核打击和装甲集群突袭,西欧各国则在各种演习中,演练怎样被苏联花式吊打,而我们则是在全民深挖洞广积粮,全力建设大三线……
这说明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苏式武器体系已经不是解决有无后问题后,勉强可战的武器体系,而是已经与美式武器体系互有优劣的一个成熟体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武器装备体系长时间都是源于苏系,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开始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武器体系,还远未达到完全脱离苏系影响的程度,所以对苏系武器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苏联武器的设计思路,是直到解体都没有考虑过什么人机工程的,就是简单粗暴,跟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器相比,舒适性上花费的工艺几乎没有,但也有它自己的鲜明风格,在苏联经济运行正常时出品的武器,质量上也没什么话说,尤其在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地区的战争中,在文化水平很低的战士手里,没有充分维护保养的情况下,苏系武器的可靠性还远在美系武器之上。
说苏系武器的最大特色就是“傻大笨粗”,其实还真是一种误导,能够在1980年代还足以与美系争锋的尖武器,靠“傻大笨粗”,靠土办法上马是拼凑不出来的,这一点上我们有足够的教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迅猛发展,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单说军工企业,跟现在的俄罗斯比,已经可以甩开俄罗斯,但是要说跟苏联巅峰时期比,差距依然很大,大到远远超过咱们的想象,比如海军的核潜艇、比如空军的战斗机,现在我们歼-20可以说在战斗机这一领域上有所成就,不过飞机工业整体,确实还是有差距。再如战略轰炸机,大型运输机,高速侦察机,直升机这些,俄罗斯靠吃老本都还能维持着一阵子呢。要知道目前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建立完成自己的武器体系,也只不过才开了一个头,而苏联解体三十年了,苏系武器照样是国际武器市场的大头之一,这就足以说明苏联军工产品是值得骄傲的产品。
而且这个问题太笼统了,苏联武器的范畴非常广,不能一概而论,说好用,比如AK-47自动步枪,RPG火箭筒等,不需要有啥文化,简单教一下就能使用,而且还特别能吃苦,不管是沙漠还是雨林,不管是高温还是低寒,拿起来照样开火,这种武器当然属于好用的,但能不能打准,就要看射手的悟性和本事了。
说不好用,苏联武器确实不太考虑人机工程,什么舒适性之类,根本就不在设计考虑之列,坐在苏联坦克上跑一圈和坐在西方坦克上跑一圈,感觉绝对是天差地别。苏联的战斗机也同样如此, 最典型的,大名鼎鼎的双座版米格-31的后座,立刻就知道憋屈是啥感觉了。
操作体验也非常差,举个例子,美军曾从秘密渠道获得一些米格-23,这种变后掠翼的战斗机与美军的F-111,F-14是同时代产物,但操作感受可谓天壤之别。变后掠翼设计初衷是为了兼顾高速和低速性能,美制战机对后掠角度是机载电脑自动控制,而米格-23则粗暴地仅设置3个固定档位,最要命的是,每个档位,飞机的操作特性都相差巨大,对应操作“好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切换了人格一般”,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失控状况。美军曾有一位将军级飞行员驾驶米格-23,对其性能仅粗浅了解一下,就凭着自己多年飞行经验积累下的十足自信,要体验米格-23出色的超音速性能,结果超过2倍音速后,出现无法关闭加力,无法减速,同时飞机水平尾翼无法动作,这位老自各飞行员只能在2倍音速的高速飞行中跳伞,当即颈椎被折断身亡。
因此,美军飞行员评论米格-23,“这就是一台工业垃圾,粗制滥造极易失控,敌人拥有得越多越好,这样他们在飞行时就死光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代表了苏联武器的粗劣特性。华约解体后,捷克,匈牙利等原来使用苏制武器等国家,有点条件都换装了美欧武器,很多国家自产武器也摆脱了苏制武器风格,连俄罗斯新研制的武器也讲究很多,在信息化时代,那种靠蛮力冲锋式的武器装备,可能根本没机会打击敌人就被精确智能的武器干掉了。
苏联武器主要特征就是:结实,简单,容易上手,价格便宜,比较耐粗暴操作。苏联武器研发和生产是根据苏联自己在二战的经验和苏联的工业能力所决定的。
苏联式的大纵深作战,规模宏大,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简单来说,大纵深作战,就是对敌人薄弱点进行突破,组织大规模部队,进行不间断突击,在敌方战线上打开缺口,后续部队突入,再与其他突破成功的部队形成夹击合围。
苏军在二战,担任战役突破任务的快速集群,规模非常庞大,例如在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有4个坦克集团军和9个坦克军作为快速集群。苏军二战时期,快速集群的坦克集团军前进纵深平均都在320公里,最高可以达到800公里。
这种战役模式,就是一个特点,对幅员不是特别大的国家,或者实力一般的国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一次突击,就可以一网打尽。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苏军基本上发动三五次战役,就可以占领整个欧洲。而且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也就是说,苏联构想的战争,就是大规模,一次投入海量武器,在很短时间内结束。
当然武器的表现是否优秀,除了武器本身性能是否先进以外,还要看武器使用者的素质,这也是影响武器作战表现,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沙特等中东土豪,经常一掷千金从美国、欧洲,大量采购先进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军队。可是在也门,面对武器简陋的胡塞武装,装备世界顶级先进武器的沙特军队,却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原来沙特等国依靠石油资源非常富足,可数十年富足安逸的生活,使得这些国家早就文恬武嬉。他们的军队不仅训练稀松,战斗意志更差,经常刚看到敌人的影子,就溃败了。
所以,看待武器的表现,还是要有多方面的因素,不单单只是看武器的性能本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