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末叶,在英国首先发轫工业革命,随即遍及法国、比利时、德国等西欧国家。美国虽然远隔重洋,但以欧裔新教徒为主的成分背景,加上有利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很快就跟上了工业化的脚步。
美国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继之以钢铁、机械制造、铁路运输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并发展出了标准化生产这样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制造体系”。
美国立国之时,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进入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较快,而温暖湿润的南方仍以种植园经济为主。新旧经济体系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北方需要扩大自由雇工劳动力来源,倾向于废除不人道、反人权的奴隶制度,并主张采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南方则相反地视奴隶制度为生命线,并力主实行低关税政策,以利低价购买工业制品。在关税问题上的分歧,曾一度陷联邦于内战与分裂的边缘,但毕竟达成了一系列妥协;而关于奴隶制的争论,几乎涉及政治、经济、宗教、道德一切领域,成为美国民主政治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
美国最早起来批评奴隶制的是宗教界人士,其后开国元勋中也有人主张限制和废除奴隶制。但那时尚限于个人行为,没有形成运动。随着北方工业资本主义日益强大,奴隶制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骚动不安,废奴斗争从原来的分散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团体的有组织的行动。一八三三年,废奴主义者成立反对奴隶制协会,其纲领指出,“奴隶制度是同客观正义、共和制度以及基督教教义相对立的。”纲领把争取有色人种的公民权利作为奋斗目标。废奴主义者和黑人奴隶采取了从舆论宣传到暴力抗争各种形式进行斗争。一八五九年,勇于献身的白人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领导武装起义,试图在全国推翻奴隶制,遭到镇压并被处绞刑。布朗在临刑前写下遗书,认为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国家的罪行。
一八六一年三月,反奴隶制的民主主义者、出身低微的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就任第十六届总统。林肯指出:“我们的中心思想不应当只是‘一切公民是平等的’,而应当是更广泛、更美好的‘一切人生来平等’。”他简括地表明立场:“我不愿当奴隶,所以我也不愿当奴隶主。”“我们给奴隶以自由,就是使自由人的自由得到保证。”而且他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奴隶制最终会走向灭亡”。
他赢了总统选举,主要是得到了北方的支持,在南部十个州中,他没有获得一张“选举人票”;所以林肯当选好像点着了导火索,使联邦的房子真的裂开了。林肯就职后一个多月,南部盟军就开始了反政府战斗,于是展开了一场烽火连绵五年之久的南北战争。
北军转败为胜,解放黑奴即将实现之际,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当时在欧洲的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中央委员会起草了致林肯的贺信,信中说:“如果说您在第一次当选时的中肯号召是反抗奴隶主权势,那么您在第二次当选时的胜利的战斗口号就是:消灭奴隶制!自从美国展开这场伟大的斗争,欧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觉到自己阶级的命运是同星条旗连在一起了。”
一八六三年一月一日,林肯正式签署了“解放宣言”,宣告四百万奴隶获得了解放。一八六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在林肯推动下,国会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确认否定奴隶制度。
是年四月九日,南部陆军总司令李将军率部投降,南北战争落幕。所有南军官兵宣誓不再作战后,均获无罪开释。林肯认为全国所有各州对奴隶制都负有责任,在南部废除奴隶制后,联邦政府应对奴隶主进行赔偿,并将南方的重建问题迫切地提上议事日程。他一贯主张对人不怀恶意,常持宽容恕道。战后林肯支持释放李将军,并默许南部伪总统戴维斯出逃加拿大。
他的宽厚、仁慈并未消除敌人的刻骨仇恨。就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五天的四月十四日,林肯在观剧时遭死不改悔的奴隶制拥护者暗杀。但是以林肯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已将美国历史推进了一大步,“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从此变得更为名正言顺起来了。
一八六六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确认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生来具有美国国籍。这样就把刚刚从南方各州奴隶制解放出来,获得自由之身的黑人,定义为美国公民,置于联邦政府的保护伞之下。
历史学家称华盛顿为国父、林肯为“国家的拯救者”。马克思高度评价林肯:“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的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这是美国立国后唯一一次通过流血战争实现的重大政治改革。美国人民在内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进一步廓清了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制度和道义范畴的这一重大障碍,得以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追随欧洲工业化并青出于蓝,迅速跃居为世界一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