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年罗马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

来源: 日期:2013-06-04

        1585年(明万历十二年),罗马出版了一部西班牙文著作,书名为《大中华帝国史》,分成上、下两部。这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中国学著作,作者是西班牙历史学家、奥斯定会会士冈察雷斯•门多萨(1545--1618)。
       《大中华帝国史》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中国史地、物产风俗等。举凡中国社会的林林总总,书中皆有提及,可称得上是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远远超出了在此之前的马可波罗的《游记》、皮雷斯的《东方诸国记》、巴洛斯的《亚洲史》、克鲁兹的《中国情况记》等涉及中国学的著述。尤有意义的是,《大中华帝国史》第一次向欧洲人介绍到了黄帝、三国故事、历代帝王、汉字和人口。
       《大中华帝国史》用黄帝否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以《圣经》来解释中国历史的观点。这本书说:“中华帝国是一古国。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居住的先民是诺亚的侄子,但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黄帝(vitey)才是他们的第一个皇帝,是他将中国统一成为帝国的,历代的皇帝都是他的后裔。”在黄帝之前,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教人熟食、伏羲制定婚姻、神农尝百草,神农的儿子便是黄帝。”
       “据说黄帝有七尺高,每尺相当西班牙码的三分之二,所以他比四个班牙码还要高。他的肩膀有六只手掌那样宽,作战骁勇。”
      “黄帝是第一个发明衣服的人,他还发明了染色、造船、锯木用的锯子。此外,他还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家,房屋也是他发明的……纺纱的纱轮也是他发明的。”
      “黄帝有四个夫人,生有25子,在位有百年之久。在他和修长城的皇帝(即秦始皇)之间,共有116个皇帝,这些皇帝都是黄帝之后,统治年代共有2257年。”
      《大中华帝国史》在介绍黄帝之后,简略地提到了秦始皇修长城激起民怨,列出了西汉各代帝王及其在位年限。在说到汉献帝时,门多萨向欧洲人讲起了“三国”:
       “汉献帝是个昏庸的君主,在位时遭到国家和人们的嫌弃。他有一个侄子叫刘备(Laupy),刘备起兵反对叔叔。刘有两个人的扶助,这就是他那两个勇猛异常的兄弟,一个叫关羽(Quathy)、一个叫张飞(Tzunthey),这两个人都拥戴刘备称帝,汉献帝闻之亦无力对付。与刘备同时称帝的还有四人,一个叫孙权(Cincoan)、一个叫曹操(Sosoc)、一个叫袁术(Guansian)、一个叫袁绍(Guanser)。刘备以匡扶皇帝之名进行战争,后来他和孙权和好,结束了和孙权的战争,并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借助岳父的力量,为讨伐其他三个势力集团创造了条件,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就三分天下了,即刘备、曹操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后主(Cathey)继位。”
        这是三国故事第一次在欧洲以文字形式流传。当然,限于主客观条件,门多萨的“三国”说得不怎么精确,例如刘备并非是汉献帝的侄子,“以匡扶皇帝进行战争”的是曹操(“扶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名割据一方的,他娶的是孙权的妹妹,而不是女儿,所以孙权是刘备的大舅子而不是岳父。尽管如此,对一位16世纪没有到过中国,又不懂中文的欧洲人来说,门多萨能把三国讲得如此这般,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大中华帝国史》随后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的历代帝王,年代颇为准确。在列举唐朝帝王时,门多萨还写上了一段武则天称帝的插曲。他写道,唐高宗(Troncon)时,高宗将他父亲(即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妻子(应为嫔妃)从庙中(即感业寺)接了出来,娶之为妻,当此之时,她只是个尼姑。这个妇人名叫Bausa,长得很漂亮,而且擅理政事,在位有41年。历史学家说她是个不忠实的女人,生活放荡,和家族里的一个人结婚,传说在结婚前,还杀死了她和第一个丈夫所生的儿子,为的是便于将她的侄子推上皇位,此举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拥戴她丈夫的另一个逃跑在外的儿子为王,名叫中宗(Tautzon)。
        门多萨写《大中华帝国史》时,正值中国万历年间,所以他的帝王系列的最后一个中国皇帝,便是“当代”的万历皇帝(Boney),这位皇帝21岁,其母仍在世,娶一表妹为妻,生有一子等。
        在《大中华帝国史》之前,1555年Gago的信中就已经使用了汉字,这封信于1565年首次刊于葡萄牙Coilbra城,有“天”、“人”、“月”、“日”、“皇”、“魂”六个汉字,但并未印之于欧洲著作,影响有限。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是欧人著作中首次介绍汉字的书籍。其中介绍了三个汉字:“天”、“皇”、“城”,并注了音。这三个汉字都刻得走了样(“城”字略有模样)。但开后之功,却不可没。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