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占南京后为何保留了一支国民党部队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6-05-26

  中山陵除了拱卫大队的士兵外,还有不少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他们怎么安排呢?刘志诚经请示上级后郑重宣布,这些人如果愿意留下继续为中山陵工作,新的南京市政府会全部留用。

  不容许半点疏忽

  刘志诚作为驻守和保卫中山陵的解放军最高级别指挥官,非常清楚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时刻告诫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护陵绝对容不得半点疏忽。

  中山陵的守卫工作才刚开了个头,距离中山陵仅几公里的孝陵卫就闯进一位“不速之客”——国民党军暂编第4师,该师原驻扎在南京汤山,师长叫张荫堂。南京解放那天,他们见大势已去,无处可逃,便几次放出“寻求谈判”的讯息。 35军军首长明确答复他们,谈判可以,但条件只有一个: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但他们并不打算缴械,而要求作为起义部队加入解放军,各级军官在解放军照任原职。这一无理要求被拒绝后,该师转移到毗邻中山陵的孝陵卫,妄图靠“挟持中山陵与解放军“讨价还价”。

  该师不请自来,令刘志诚非常紧张,他急令部下全面加强警戒,同时催促上级抓紧处理这个问题。为了确保中山陵园的安全,35军决定智取。军部让刘志诚和313团政治处主任戴逸以军部派驻干部的身份,立即进入暂编第4师,稳住他们并摸清这支部队的真实意图。出发前,刘志诚增调一个加强班进驻美龄宫,居高临下,日夜监视暂编第4师的动静。

  进入该师后,刘志诚发现张荫堂要求起义是假,企图继续与人民为敌是真。他们及时将情况向军部做了汇报,军部又将情况报告给第3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兼7兵团政委谭震林,谭震林指示:解除暂编第4师的武装,拔除这枚埋在中山陵的“定时炸弹”。

  为此,35军105师制定了周密的战斗方案。刘志诚、戴逸先以军部之命将暂编第4师调到江宁县城南的桥头村、横岭村一线“接受整编”,这里远离中山陵地区。

  待他们进入移防地区后,105师师部通知该师排以上军官到大祠堂开会。当张荫堂等赶到后,伏兵四起,他们乖乖地当了俘虏,士兵们群龙无首,也只好举手投降。不费一枪一弹,这股3000多人的国民党残部被全部解决,确保了中山陵以及南京城的安全。

  中山陵附近山林茂密,洞穴很多,为消除安全隐患,刘志诚经常组织士兵搜索山林。一天,5连巡逻队在一片嶙峋怪石中发现一个暗洞,深不可测,附近群众说是国民党工兵挖的,据说可通城内。刘志诚接到报告后,当即决定进行武装搜索。

  5连连长、指导员带领一个尖兵排,钻进了黑森森的暗洞。洞内发现了几只文件箱和几堆烧尽的纸灰,证明洞里曾经隐蔽过敌人。搜索了半个多小时,眼前突然出现一扇十分隐蔽的铁门,门外果然已是城内。原来,这是国民党部队精心构筑的一条军用暗道。解放军立即对两边洞口都采取相应措施,既切断了城外残敌到市区骚扰的通道,又能避免市区里隐藏的敌人进入陵园地区造成破坏。

  南京解放初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信谣言,以为解放后便可以将国家财产随意占有,于是聚众公开盗伐中山陵的森林,甚至不听劝阻,还围殴守陵士兵。为了加强对中山陵园的保护,刘志诚于4月28日向新成立的南京市军管会提出申请,派公安部队进驻陵园,协同守陵部队加强巡护,并抓获和处理了一些头号子,盗伐中山陵林木的风气才渐渐平息。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从1949年4月24日和平交接到1949年7月底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的特殊时期。

  1949年8月,解放军胜利完成了接管和护陵任务,撤出中山陵。随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市园林管理处。

  后来,陈毅对刘志诚接管中山陵之事很满意,他称赞:解放南京的战役中,“中山陵接管得最好”。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