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来源: 日期:2013-06-04

曹锡宝后悔没听纪晓岚的劝告,多言招祸,只好硬着头皮,咬定纪晓岚没参与此事。最后乾隆以曹锡宝参奏不实,给以革职留任处分,没有扩大事态,酿成大狱。纪晓岚在惊恐中度过几个月,心里才踏实了一些,自此而后,便更加小心谨慎。但当时株连之狱颇兴,他心中也没底,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又将他牵连进去,所以日子过得真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想当个清静无为的观弈道人亦不可能。

高宗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在开始亲政的十五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代奸雄和珅判处了死刑,引起了朝野的极大震动。经查抄,和珅私产总估白银九亿两,为自古以来未曾见过的豪富,连嘉庆本人也大吃一惊。

纪晓岚亲眼目睹了和珅的下场,颇有一番感触。他觉得,人世真如云流沙涌、浪起帆转一般,无论是胜者败者,皆在此间。人生是盘棋,自己为人,既是观弈者,也是举弈者,更是棋盘中的任人摆布的一颗棋子。

受命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对纪昀来说,是一个转换命运、扭转乾坤的幸运之年。

这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乾隆皇帝提出,现在疆土一统,庶民乐业,富则思教,他想搜辑文萃,编一旷古巨型丛书,以供学子仕进之用。

乾隆拟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规模要超过《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知道,四库全书浩如烟海,非博览饱学之通儒,不能当此大任。正在乾隆为物色不到合适人选而犯愁时,经大臣刘统勋的举荐,乾隆想起了在新疆戴罪戍边三年的纪昀。思虑再三,乾隆决定召纪昀还京,并决定暂且让他于翰林院充任编修,做编纂四库全书之准备。待时机成熟,再恢复侍读学士之职,遂授命他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因为这一良机,纪昀终于官复原职了。当这项浩瀚的文事工程摆到他面前时,纪昀已四十八岁。在总纂官之下,有三百六十余人任编纂,总共四千三百多人参与其事,设“总阅”、“总纂”、“总校”、“提调”、“缮书”各处,分别在翰林院及武英殿展开工作。其编辑规模之大,恐怕在全世界亦属空前。

乾隆为此特下令建四库全书馆,在乾隆的重视和倡导下,一个大规模搜集、整理、编印图书的活动,在全国出现了。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乾隆皇帝发布上谕:“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谈谬者,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以彰右文之盛。以采择《四库全书》本旨也……所有各家进到之书,俟校办完竣日,仍行给还原献之家……钦此。”

圣谕一下,全国城乡立刻沸腾起来。到处张贴露布,张张露布下都挤满了人,有的在小声地念,有的在侧耳听。农村里多是锣声震耳,乡丁边敲边高声呼喊着:“万岁爷开了四库全书馆,征集藏书了。谁家有,全送到里正家去,谁献的书多有赏!”

运河上,三只满载书籍的大木船,平稳地航行着,顺流北上,为首的船头上,站着五品顶戴的安徽学政朱筠,这一次在校核《永乐大典》和征集天下遗书上,他奏谏多、出力大。如今他从三江满载而归,笑脸微微,陶醉在运河两岸绮丽的风光里。

这时的圆明园,各书库门前,停着满载书籍的大小车辆,收掌官挥毫登记造册,差役们手抬肩扛,将成捆成箱的书籍,搬运到临时存放的大图书库内。纪昀忙而不乱地指挥着众编修,将一捆捆书籍拆开,分门别类,分到经、史、子、集四库。

这次采征图书,重点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诸省,其次是京官书礼之家,征集顺利。此番行动,共征集图书一万三千五百余部。

乾隆皇帝甚为欣慰,于是下令嘉奖献书大户。纪昀亦被列入进书最多者名单。

当然,也并非人人皆踊跃交书,如当时怡亲王府第藏书甚丰,有元刻本《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因为收藏者不愿将书拿出来,后来只好从《永乐大典》中辑之。

提起《永乐大典》,自清入关以来,并未见过这部整套的巨书,康熙曾多方寻找,始终未获。这一次为编纂《四库全书》,下了大决心征找它,纪昀作为总纂,当然更是希望早日能够得到了。

一日,翰林朱竹垞跟纪昀开玩笑说:“看来《永乐大典》大概是李自成攻占京城的时候,被他垫了马蹄子了!”

庚辰探花王文治,则郑重其事地向纪昀建议:“事到如今,我看你不妨斋戒三日,祈求神来指点指点,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这建议不过是王文治在开纪昀的玩笑,要让这位日食数斤肉的纪昀斋戒三日,那简直是一种惩罚。但没有想到,纪昀果然一本正经地斋戒了三日。说也奇怪,就在纪昀斋戒后,不到两天,宫中的小太监,在内廷继续寻找的时候,爬到“敬一亭”的顶架上,终于发现了尘封三百余年的一大批《永乐大典》的抄本。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