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冯·麦肯森元帅的率领下,德国进攻罗马尼亚的主要考虑就是为了罗马尼亚在黑海的油田。这是战争中唯一能够保证德军石油供应的地方。而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同样也是为了确保来自俄国巴库的石油供给。
“一战”结束时,40%的英国海军舰队是以石油作为燃料。英、法、美在最后的西线进攻中每天消耗的石油达到了出乎人们想象的1.2万桶。1913年,在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要求下,英国政府秘密购买了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的多数股份,英国从此得到了第一个可控制的石油资源。而这个公司正是今日BP,也就是著名的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石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战”的争夺对象,而“一战”本身又让所有的强权意识到石油的价值。
“一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德国人对于中东的染指。重新分配奥斯曼帝国的遗产让中东石油地理版图发生巨变。谁能征服奥斯曼帝国及其埃及等属地,谁就由此控制通往东方的极为重要的通道,谁就成为地中海、黑海、红海的主宰者。英法如愿以偿,将奥斯曼帝国过去的领土、全球最大石油产地中东,收入囊中。
根据“赛克斯-皮科特协议”,英法分得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中东的几乎一切领土(那些未来将布满井架的沙漠和绿洲)。另外,英国还控制着海法和阿克等港口。在石油资源争夺中,英国再次大获全胜。就连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也认识到,他们的英国盟友十分巧妙地把他们排除在外。
这个秘密协议让英国首开随意划分领土的先例,这让今日的中东地图边界多平直如线,状若拼图。在中东,几乎赢得英德、英法博弈全胜的英国唯有一个失算,那就是忽视了沙特阿拉伯,当时那不过是一个布满黄沙,还没有勘探出石油的游牧人的沙漠
“一战”的失败者其实还不只是德国。通过“一战”,英国人还巧妙地窃取了盟友和竞争对手法国在中东曾经的利益。
此前在中东,法国是所有列强中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也是奥斯曼土耳其最大的债主。然而1916年“一战”正酣时,法国和德国正将一代青年送入“凡尔登绞肉机”,英国却把超过140万人的庞大军队投入到了东方战场,准确说,是地中海东部和波斯湾。
英国对此的公开解释是,确保俄军对抗同盟国的同时,又能保障俄国的粮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运进急需粮食的西欧。但到1919年,英国在中东依旧保持了上百万军队。“一战”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让法兰西共和国成为残废(法国牺牲了将近150万士兵,并有260万士兵受重伤),而波斯湾却在1919年变成了“英国湖”。
战争毁灭了奥斯曼帝国,过去的合同废弃了。此时被大战极度削弱的法国却无力大规模染指中东。过去的利益只能在英国这个强有力的胜利者的控制下重新分配。